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二百四十二章 如何赏赐问题

第244章 如何赏赐问题

“皇上打算如何用张子厚?”

文彦博平静之后,开始询问赵昉。

赵昉毫不迟疑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料被文彦博否决道:“官家不妥,张子厚对政务恐怕经验不足,这些年虽然在地方为官,但官家给他的职位都是尽可能的清闲,巡抚干系重大,陕西又是西北重镇,军政繁重,不如让他到礼部当个侍郎。”

“礼部侍郎……”

这位置看得出文彦博没有亏待张载,的确是重赏,这是越级提拔跟巡抚一样的从三品大员了。

可问题是赵昉想要横渠先生的名号呀,这事还不能明说,只好挠头道:“巡抚真不行?我记的他当年就被范相看重,献策的西北防务也是很好的。”

文彦博笑道:“这事臣知道,张子厚少年时代研究过兵书战策,的确对军事有独到的见解,可毕竟那只是纸面上的谋划,若是去当观察使倒是可以,但巡抚差点意思。”

宋代的观察使原本是寄禄官,正五品的官衔,比唐朝低了三级,唐朝时是正三品实职,用来制约节度使的。

类似于汉朝的刺史,官职比节度使小,但却是监察节度使的职责,宋代随着节度使成为虚职,观察使也成了虚职。

但赵昉前年全面改制后,重新启用观察使的职责,监察各省布政使和提督,品级定为从四品。

分担了巡抚的职责,职位也比巡抚低两级,这职位倒是比巡抚清闲,但用来酬功张载显然低了些。

别看张载只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同科之中苏轼等人现在连五品都没有,可这次酬功的意义不同。

张载其实是文武双全的,他是关中人,从小见惯了战争,自然对武将韬略研究很深。

少年时代的梦想,就是为大宋国防做贡献,这才有他给范仲淹的《边议九条》,老范赞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有成为一代大儒的资质,劝他不要再谈军事,而是把心思放在儒学经典上。

那一年张载二十岁,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回家埋首群经开始专研儒学经典,到他三十八岁去参加科举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了。

不得不说范仲淹的眼光很好,他劝过两个人都成为史书记载的名人,一个狄青一个张载。

文彦博敢提议越级提拔,正是张载的盛名在那,古代当官名气也是升官的标准之一,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

“要不召他进京,问问他本人愿意当观察使吗?”

赵昉还是想让他去陕西,试探的问道,可把文彦博稀奇坏了。

他知道皇帝对张载极好,当年嘉佑二年那一科,张载、苏轼、章惇经常被叫去太子东宫聚会。

章惇如今已经是一方大员了,虽然品级只是从四品,但干的却是正三品的安抚使职位。

苏轼正六品混的最差,但并不是赵昉不重用他,这几年银行业务越来越成熟,苏轼不用多久,就能进京担任重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