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赵文昌拿出纸笔开始登记。
陈员外捐银一千两,捐粮二十石。
当铺的王老板捐银一千两。
悦来酒楼大掌柜最多只敢替他的东家捐银五百两。再多的话他就没法儿交差了。
赵文昌也不为难他,拿笔记下之后,继续看向绸缎庄的李老板。
李老板伸出三个手指,道:“我捐三百两。”
开粮铺的钱老板:“我捐五十石粮食。”
开书肆的郑老板:……
赵文昌逐一登记完,放下纸笔,用算盘算了算,此番他总共筹到一万三千两白银并两百二十石粮食。
大庆国的两百二十石就是两万两千斤。
两万两千斤粮食听起来挺多,但是清江县的灾民实在太多了。
要喂那么多张嘴,得同时设置好几个粥棚,一锅接着一锅的煮,用不了几天,这些粮食就会耗光。
用银子从外地购买粮食,一来一回至少得半个月的时间。新粮补种下去,更是要几个月才能收获。
这中间肯定会断粮的。
赵文昌抬起头来,对那些乡绅富户们说道:“要不,你们再一人多捐二十石粮食吧?”
乡绅富户们翻着白眼,道:“多一粒也没了,今日遭了你的算计,我们家的存粮都被那些灾民们抢光了。”
说罢他们拱拱手,甩袖而去。
赵文昌望着他们的背影,咂了咂嘴:“总算从他们身上割下一刀肉来了,可惜,应急的粮食还是太少了。
不过没有关系,清江县还有个大地主祝员外呢。听说他家有几个大粮仓,里面应该存了不少粮食。
大家都认捐了,他怎么能没有表示呢?
来人,备轿,我要去一趟祝家庄。”
临行前,赵文昌又叫来了另一队人马,让他们趁热打铁,马上去那些已经认捐的乡绅富户家收钱收粮。
“对了,顺便收回那些盖了本县官印的灯笼。”
手下不禁问道:“您不是早就派了我们混在灾民之中,趁乱将那些灯笼取回来毁尸灭迹了吗?”
赵文昌坏笑一声,道:“谁看见了?就算有人看见了,那也是他们看错了。
去吧,收灯笼去吧。
谁家要是交不出灯笼,就让他们赔偿。
也别多要,免得他们闹情绪,少一个灯笼让他们赔十两银子就行了。
每家赔二十两,加在一起,咱们的赈灾银又能多出几百两来了,几百两能买好些粮食呢。
记住,收取认捐的钱粮之时,态度要好一点儿。
收完之后再提赔偿灯笼的事,他们要是不赔,你们的态度可以适当嚣张一些。”
手下连忙拍手,“大人想的这招真是太妙了!”
赵文昌没说话,只摇了摇头。
这可不是他想出来的招数,他要是能想出这样的招数来,就不必被那些乡绅富户一连耍个十几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