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容不认同张合平的观点,这么一小步一小步的进步,得进到猴年马月去?
在他的理念当中,随着网络的发展,精神消费的选择越来越多,形式也层出不穷,话剧作为精神消费品的一种,无论从商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其诞生的初衷,都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不能老守着《雷雨、《茶馆几台戏,也不能老逮着民国往死里批判。
尽管随着市场化的浪潮,《雷雨、《茶馆等早期创作的戏剧又诡异地缓发了强大的生机以及讽刺意义,可是因为戴着“旧社会”的帽子,一些人是不敏感的,或者说装作不敏感的。
关于人艺的未来,他和冯远正的理念是比较相似的,人艺要想焕发强大的生机,在文艺界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执掌牛耳,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从他这几年的感受当中,纵然把现有的人砍掉一半,也丝毫不耽误剧院的运转。
而砍掉一半人省下来的钱就可以用在钢刃上,提升编剧报酬、提高创作人员收入。
这才是剧院生存的根本,不栽下梧桐树,怎么能引凤凰来?
而且但凡改革,哪有不经历阵痛的?
解决了人的问题之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回归话剧创作的核心,剧本。
过去几十年人艺能够成为殿堂、成为世界一流剧院,除了一批业务精湛的导演、演员、舞美,更重要的是以曹禺、老舍、郭沫若等人为核心的的编剧团队。
可是没有收入进行保障,人家凭什么花费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去打磨一本剧本?
但他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张合平会形成如今的观念,自然有他所不了解的经历和原因,而他的观点也有自己的道理,设身处地毕竟没有实际经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今年六十六了。”
张合平以感叹的语气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却也让徐容了愣在了当场。
按照张合平的职级,理论上,他六十五岁就应当退休了。
张合平笑着解释道:“如果不是这几年做出了点成绩,又正好赶上六十周年院庆,上头怕捅娄子,本来我去年就该退休了。”
徐容听出了张合平的未尽之意,也就意味着,一旦六十周年院庆结束,张合平很有可能会离开人艺。
以前总是听张合平、濮存晰把“退休”、“接班”挂在嘴上,不过那时候他都当玩笑听,直到今天他才意识到,这个总是卡自己费用的院长,兴许再干一年就要退休了。
可是任明真的能够接的下来吗?
缺少了一位手腕强硬、路子宽广的院长,人艺还能按照既定的航线航行吗?
最最关键的是,自己和任明平时相处的还行,可也仅仅只是还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