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大堂内,于谦、仪铭、沈忆宸三位兵部尚书齐聚,商讨着关于蒙古汗国的情报。
本来按照惯例沈忆宸的兵部尚书是加衔,理论上是不负责处理兵部具体事务,仅为了让阁臣品阶不至于过低。但是细究起来沈忆宸数次征战草原,还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开疆辟土,可以说整个兵部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蒙古汗国。
仪铭的反问句句直中要害,让沈忆宸一直都有些语塞无法给出完美的答案。
说实话沈忆宸之前一直有些轻视仪铭,原因在于此人是个标准的言官上位,靠着皇帝额外开恩进入了翰林院镀金。再加上与景泰帝朱祁钰有潜邸情份,从南京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调入京师任职兵部尚书,分于谦的权。
这种的文官沈忆宸见过太多,满口,提不出几个建设性意见。结果没想到仪铭不跟自己扯那些虚伪的,实打实的分析具体问题,这种硬骨头就很难啃动。
猛可被沈忆宸安排到了辽东之后,后续又上疏景泰帝朱祁钰为他册封,从而名正言顺的继任了蒙古大汗的称号,宣布也先为篡位伪汗,双方争夺着蒙古正统法理。
目前来看猛可这样的明军扶植的傀儡,自然在号召力上远远不如天圣汗也先。不过在关键时刻他依旧能发挥出巨大作用,比如现在用来策反阿剌知院跟曾经的鞑靼旧部。
法理这玩意看起来虚无缥缈,关键时刻就价值千金,给足蒙古鞑虏一个借口跟心理安慰。
他们并不是投降于大明,而是效忠于正统的蒙古大汗!
果然当沈忆宸这招杀手锏用出来后,就轮到仪铭此刻有些说不出话来。就局势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大明这边,仅需要配合出征就能给蒙古予以重创,找不到什么反对理由。
到了这一刻,于谦明白没有再商议下去的必要,于是开口说道:
于谦依旧是直来直去秉性,没有过多的委婉废话直接表达了自己意见。
本来仪铭就被沈忆宸给说的理屈词穷,现在加上于谦表明了态度,就意味着他再反对也没有意义。于是乎只能回道:
兵部堂议是很快得出了结论,但是呈交给朱祁钰最终决断的时候,却被卡在了司礼监没有批复。原因在于此时朝廷内外的资源,全部用来举办即将要到来的册封皇太子大典。
朱祁钰想要用最为隆重的典礼昭告天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是未来的大明储君,帝系一脉从此与太上皇再无瓜葛。
对于这种局面,沈忆宸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易储已经堪称景泰帝朱祁钰的,是无法劝诫跟改变的事情,摆在了最高优先级。
没办法沈忆宸只能动用私人关系,让石亨号令宣大边军进行战备,另外再书信给定襄伯郭登,让他打着猛可的名号接触阿剌知院,尽可能的策反对方。
毕竟很多事情急不得,做好先期的准备工作,等待册封皇太子大典结束后,就可以正式的全面介入。
可是就在七月末大典即将举行的前夕,紫禁城内却传来了一个噩耗,皇太子朱见济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