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四章 生当做人杰(4)

在很多人看来,黄河处处可渡,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两栖登陆的地点,无所谓渡口或非渡口,理由呢,就是鲁迅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

自然,一个人一条船,在哪里停步都不奇怪,但若是数千、数万的大军,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想想看,若是渡头狭窄,兵马过河之后,挤在一处,后面岂不就给堵得严严实实?而且,渡口也多是水势平缓之地,若是激流丛生,再牛的船夫也没法跑到对岸靠帮不是?

所以,九曲黄河数千里河道,有名有姓的渡口就那么些个,而自河阳到黎阳附近的渡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河阳津也叫孟津,历史悠久,名气也大,又是距离洛阳最近的关隘之一,早在东汉灵帝年间,就在函谷关、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八关,置八关都尉,作为当时都城洛阳的外围防线,所以洛阳也被称作“八关都邑”,其险峻地势也尽在这山河之间。

像什么函谷关、广成关之类的也就不必说了,只说水路所及,便有河阳津和小平津,河阳津在隋唐时代设有巨梁,也就是当时的黄河浮桥。自此向东,依次是小平津(又名平阴津)、五社津(又名五社渡)、板渚津、九鼎渡、石济津(又名棘津)、灵昌渡(即古延津)和黎阳津(又名白马津)。

刘嵩他们这一拨的人,既然是坐船西进,自然是想离洛阳越近越好,但是他们知道,洛阳的隋军也不傻,早就在这两道关口设了拦河铁链和不少的戍兵,就算能强行登岸,洛阳的援兵也是瞬息即到,反倒会失了先手。

所以,议来论去,杨玄感一锤定音,还是自洛水西上,先攻占偃师,再图进取。没想到偃师的隋军也太不济事,义军还没下船,城门便早早的四敞大开,千把驻军如鸟兽散,县令也没有守土尽忠的胆量,把细软打打包,便奔东都去了。

“哈哈……若此去东都全是这样的软骨头,我也不必多费功夫啦,哈哈……”

高座在偃师县大堂的杨玄感脸上满是志得意满的神色,他的手中把玩着偃师县令的官印,这东西对他来说自然是小了点,但终归是白来的,哪有摸摸爽爽的道理?想那县令逃窜之时竟连官印都忘记带的狼狈样子,杨玄感的笑声更大。

“大总管虎威,此等无能之辈岂有不望风逃遁的道理?”崔建踏前赔笑着恭维道,话音刚落,耳边便响起了杨玄感那更加欢快的笑声。

“只是不知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事,诸公可有计议?”杨玄感倒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智,笑了一阵便正色问起了战事的发展。

“此去洛阳不过百里,请大哥许我五千虎贲,积善自可将东都完完整整地交到大哥手里!”

李密正在闭目养神,一听这声音,便知是杨玄感的弟弟杨积善又开始头脑发热了,微微撇了撇嘴,也不说话,只看杨玄感如何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