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卷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青州的春天(二)

虽然蒋通在和自己的手下交流时,时不时的会蹦出一些现代语言。其中出现得最频繁的一句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但是真到了屠刀在手,可以随便灭人家三族的时候。他却砍不下去了。虽然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本能的厌恶满门抄斩、夷灭三族等株连政策。但是以他的本心,他是真心想借此机会至少把渤海大多数世家大族的成年男子全部埋葬的。

不过,在从临淄向南皮奔驰的五天里,他反复思考后发现,自己现在不能这么做。

中华帝国,自秦以后,虽然两千年历史上更换了那么多个朝代,但是所有的朝代实际上都是秦帝国的复制品和改良品而已。农耕文化、权力社会、官本位。国家的统治者需要大量的官吏去帮助自己管理国家。而官吏的来源,以前是以血缘为主,官的子子孙孙都是官。唐宋以后是以考试测试个人才华为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一个过渡期:半血缘半才华时期。表现这一特点的,就是士族。

两汉魏晋南北朝之际,正是做官的权利逐渐由贵族世袭向平民阶层开放的时期。仅以汉武帝为例,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使得一般的平民有了做官的可能。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命过13位丞相,仔细分析这些丞相的身份就会发现,在武帝执政前期,他的丞相几乎都是西汉开国功臣的儿子或者孙子,又或者是太后、皇后的亲戚等。从武帝执政的中期开始,武帝的丞相出现了靠才学和名声出仕的普通人,到了武帝执政的后期,饱学鸿儒之士就占据了主流了。

但是历史的脚步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寿命来讲,那是非常缓慢的。一个非贵族血统的平民,在那个没有书面考试的时代,要想获得做官的权利,基本的条件两条:一是确实多少有点料。二是名声大。而要做到这两点,根本的保障还是家庭环境要好。

在那个国家公共学校教育极不完善的时代,一个人要学到知识,最可靠的还是从自家的父母亲戚那里获得。就算有博学大儒开办私学,人家也不可能教你认字吧?人家那里是提高班,基础的东西,还得你自己在家学好才行。而要在家里学知识,前提条件是你家有足够的钱!很简单,饭都吃不饱学什么学?那个年代可不兴什么义务教育、助学贷款啊。

光学到了知识是不行的,还得有名声,那就更需要大把大把的金钱扔出去了:游学天下,到处请人吃喝,被别人请吃喝,互相吹捧,然后慢慢的积累名声。以此求得政府的注意,察举你,让你做官。又或者干脆准备一笔庞大的金钱,直接把负责察举的砸晕也可以。但是还是需要你多少有点料,因为国家要复审。

虽然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在贵族血缘世袭官职的墙壁上开了一个小洞,把做官的权利向民间开放了一点出来。但是因为上述所列的种种原因,使得做官的福利绝大部分老百姓是享受不到的,只能是那些家境富裕、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家大族才有可能挤进这个圈子。而这些挤进去的世家大族们做官获得权利后,又反过身来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助家族的发展。使得这些世家大族更加强大。成了不是贵族的贵族。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做官也好,求学也罢,都比其他的平民阶层的孩子强了太多太多,这个时候,一个人能不能做官,能不能做高官,又要看血缘关系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世家大族的子弟也不能因为自己的长辈是高官就直接做官,不管是真的有才行也好,做样子也罢,反正还是需要一定考核的。这就是半血缘半才华的阶层——士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