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从德国来的那些犹太工人懂得机械,进展挺快。
詹天佑非常高兴:“疏才帮了我的大忙!我要将这项成果推广到津浦铁路建设中。”
李谕也希望国内的这些铁路提前几年修好,说道:“到那时候,我从京城来回上海也省了好多时间。”
詹天佑虽说已经当了总办,却没法立刻拿出现款,只能说:“疏才兄弟,你垫付的资金,我会分期还上。”
李谕晓得詹天佑为人,轻松道:“不着急。”
――
差不多又到了今年赴美留学的考试时间点,考试仍旧安排在了史家胡同。
由于此前打下极为响亮的名声,所以今年应考的学子更多,足足有两千多人。
好在李谕和唐国安等人提前预料到,直接去租了国子监的大教室作为考场。
本来国子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不情愿,好在张之洞出面帮忙进行了斡旋。
和此前一样,考试科目很多:英文文学与写作、国文、历史、地理、世界地理、代数、平面几何、三角、欧洲上古史、法文、初级化学、初级物理、生理学等,共有十多门课程,而且必须门门及格。
考虑到应试考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李谕和唐国安决定第一场只考英文与国文这两科最基本的,成绩合格的才能继续参加后面的科学诸科目考试。
经过遴选,参加复试的剩下了不到四百人。
当天考完第一场后,几个考得不错的人一起到酒楼吃饭。
胡适兴高采烈道:“没想到我的国文考了满分,虽然英文只有60分,但平均分达到了80。”
这个初试成绩,在报考人员中名列第十。
赵元任问道:“国文题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还是很难下笔的,胡兄竟然可以得到满分,令人惊奇。”
胡适洋洋得意道:“我虽然没有尊上三半老人的才名,不过我平日喜欢看杂书,就作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
赵元任在民国名气不小,号称“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季姬击鸡记》就是他写的。
而三半老人指的就是写下脍炙人口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诗的赵翼。
赵元任是赵翼的后人。
胡适说:“反正已经考完了,说出来也不怕,我在文中写道‘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
接着我说《周髀算经》作圆之法足证其时尚不知道用规作圆;又孔子说‘不逾矩’,而不并举规矩,至墨子、孟子始以规矩并用,足证规之晚出。”
赵元任讶道:“胡兄竟然做了一篇乾嘉时期的考据文。”
胡适乐道:“完全的确只是当时异想天开的考据。”
赵元任说:“说明阅卷先生也有考据之癖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