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949、950节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夜深了,殿外寒风萧瑟,霜冷阶凉。精美的宫灯下,崔秀宁仍然在伏案策划。

宫人端上来的燕窝羹已没有一丝热气,可没有喝过一口。

大唐皇后皱着蛾眉,手中的笔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文武之争的核心,还是对于资源的分配。

首先是财政分配,第二是职务分配,第三是荣誉分配。

仅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一的军警,却花了国库将近一半的钱。文官们怎么可能没意见?

这个其实还好办。军费治安费是有上限的。天下太平了,费用就不会再增长。而且,随着国库收入继续增长,军费治安费的占比就会下降。十年之内,比例降到三分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难的其实是职务分配和荣誉分配。

乡村官吏本质上是文官,可空缺多半被退役伤残的将士占了。

很多地方的乡正村正,都是唐刀不离身的退役武士。这些人对待县衙文官往往不够恭敬,使得在基层文武矛盾更大。

带汉剑的乡村官吏,瞧不上带唐刀的乡村官吏。同样,带唐刀的乡村官吏,也瞧不上带汉剑的乡村官吏。

而县衙官员,除了警堂和兵房官员,其他的都是更看重带汉剑的下属。县令们认为,退役武士根本没有治理乡村的能力,让他们做乡村官吏,只是朝廷对他们的安置优待而已。

在县令县丞这些典型的文官看来,退役伤残武士管理乡村的能力不够。

这些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挎着一柄唐刀,骑马瞎逛。他们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管理农事、水利、赋税。他们主要对治安感兴趣,唯恐太平无事。

就算是乡村教化这等大事,他们也只是告诉百姓,从军怎么怎么好,当武士怎么怎么光荣,当文士怎么没出息云云。或者教授乡村少年骑马射箭玩刀子,说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习武高”。

他们会千方百计让乡村百姓多去当地的忠武道庙祭拜,把忠武道庙维护的最好。可对其他道庙却并不上心,尤其是至圣文庙,被这些退役武士故意冷落,往往缺乏管理,门前冷落。

再这么下去,这些退役武士管理的乡村,将来还有斯文教化么?

可是,县衙又不能直接革了这些退役武士的乡村官职,只能行文朝廷,希望朝廷改弦更张,废除用乡村官职安置退役军警的政策。

问题是,这政策是天子和皇后亲自定的,朝廷又怎么能废除?

乡村官吏的职位,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文武双方都盯着,也是双方矛盾的焦点之一。

大唐是彻底的皇权下乡,对基层的掌控,甚至超过秦汉。而由此需要大量的乡村官吏治理。

拥有唐民身份的国民上亿,足有两千万户,九成是农户。按照平均每村一百五十户,每乡一千五百户算,大唐需要的乡村官吏近五十万,一年的俸禄开支就是一千多万银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