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应该是每个国人向往的世界。
它是圣经里的伊甸园,托马斯笔下的乌托邦。
它是是属于国人的烂漫空想主义。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个关于桃花源的故事。
但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却一直在想其存在的合理性。
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一,桃花源在哪里?是在地球上吗?如果是在地球上,早就会被人发现了。
第二,桃花源有多大,多少人口,如果人口太少,时间久了会不会出现近亲繁殖。如果人口太多,如何管理?会不会出现阶级?
第三,他们科技水平如何?习俗文化是什么样子的,是开明还是愚昧?语言、文字是什么样子?和外界相差大不大?
……
想的越多,越不知道怎么自圆其说,所以写的有点束手束脚。
好不容易设计出了桃花源该有的样子,肖生却觉得其实现在的外界,应该不比设想的桃花源差。
为了让主角有借口选择留在桃花源,肖生将主角设计成了一个在外界没什么留恋的孤儿。
可是在主角人设方面,肖生觉得没有设计好。这也是本书扑街的最大原因。
主角性格设计成更跳脱,在桃花源中主动和其他人互动,利用两界文化习俗、见识差异制造矛盾、笑点和期待,这样会让小说更有意思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