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校园里已经隐隐有了些许的凉意。
林荫大道上。
一位穿着冲锋衣,背着背包,拎着行李箱的年轻人行走在复兴大道上,好不惬意。
也不知道为什么,江海总是觉得澄戏学校里只有夏冬,没有春秋。
热的时候,会特别热,那是一种夏天没有空调会被直接热晕在寝室的烦闷感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静不下来心。
冷的时候,又会特别冷,就好像压根就没有秋天这个季节,前一天还穿着薄薄的短袖,后一天直接就换上了厚厚的棉袄。
温差之大,就好像女人的心。
早上八点半钟的林荫大道,还没有被清洁阿姨清扫过落叶。
穿着登山靴踩在泛黄的落叶上,会有一种很柔软的感觉,并且还会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非常之解压。
“沙——”
“沙——”
“沙——”
经由五四广场正中央雕刻有《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雕像,江海一路来到了三食堂,他哼着小歌,按照惯例朝着食堂卖早餐的阿姨喊了一句:
“大妈,给我来一杯山川湖海,再来一根肆意妄为.”
“说人话!”
“来杯豆浆,再来根油条.”
戴着厨师帽白袖套的阿姨一边往橱窗里掏了杯豆浆塞到江海手上,然后转身去后厨给他找油条,一边找还一边骂骂咧咧:
“本来上班就烦,还天天来这套”
“拿好了。”
江海接过油条,朝着打饭的大妈露出一个善意的笑容:
“谢谢婶儿啦~”
这一个多月,《我不是药神》的拍摄进度非常之神速,得益于上影厂的大力支持,《药神》从拍摄到审核几乎都是一路绿灯,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过多的阻碍。
用上影厂厂长朱高峻的原话来说就是:
“他北影厂有人脉,我上影厂就没点儿人脉了?”
“我老朱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纵然《药神》的题材类型比较敏感,一旦放映,势必会引起有关于天价药和底层患病人群的讨论,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药,本应该是治病救人的东西,为什么要卖这么贵?”
“如果患者只是想活着,他买不起天价药,这时候去吃印度产的所谓的‘非法药’,那么这种行为是属于紧急避险还是违法?”
“一瓶五万块的天价药,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为什么治疗癌症的药物不包含在医疗保险里,难道医疗保险只保两样东西,这不保,那也不保.”
纵然,题材敏感。
但包括江海在内的上影厂,还是义无反顾。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应该高于生活。
如果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统统都充斥着一些烂大街的爆米花电影,而这些电影普遍都缺乏对于生活以及未来的思考,久而久之,大众就会陷入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