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很早就已经谋划了,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实施,现在时机已到,再拖下去就不合适了。
当即刘进说道:“朕以为其途径有四。一为从士卒选拔规模当扩大。”
汉承秦制,军功制也被汉朝继承了,从有功的士卒之中选拔人才一直未曾断绝。
如建章卫、期门卫、羽林卫等属于光禄勋的郎官,均是从六郡良家子中选拔,然后转岗走上仕途。而且这些士卒也并非是莽夫,一个个的也是识文断字,诵读诗书的。
甚至有相应的规定,读书识字达不到考核标准,都不允许升迁,因此他们的素质都不低,用起来也颇为得心应手。
因此刘进提出此意见,众人相互讨论了一番,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刘进接着说道:“其二为荫官。诸位,朕以为当扩大荫官范围。
千石以上皆有资格,其推荐子侄当设置一番考核,若通过考核,便可入仕林,为国效力!”
这话一说,众人兴奋起来,对众人来说这可是皇帝发福利啊,只要千石以上,便可荫其子侄。
虽然之前也荫官,然其规定为“即“吏两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而刘进这一下便扩大了荫官范围,从两千石直接下调到千石,而且从原来的“子”,一下变成了“子侄”,众朝臣都沸腾了。
刘进此举乃是买好众官员,为后面刘进真正想要施行的选拔制度做准备。
试想,刘进已经给众人卖好了,未来刘进某些政策即便是不合众朝臣的意思,然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们也不好意思反对刘进之策了。
然而,这政策对众朝臣有好处,但对大汉朝廷来说某种程度上是有坏处的。
荫官一多自然有可能会结党,结党便会营私,营私便会损害朝廷整体利益。
如真正心忧国家的老臣,其为人正派,敢说敢言,此刻又站出来了。
没错,又是大鸿胪苏武,他起身道:“陛下,臣以为不可开此先例。若开此先例于我等朝臣等有利,然不利大汉江山社稷。”
至于为何不利于江山社稷,大鸿胪没明说,但到了三公九卿这个程度,也都能看明白荫官的坏处,自然也不必再明说了。
大鸿胪苏武说完,众朝臣热烈讨论氛围一下便冷了起来,谁也不敢说话。
谁都知道这政策不利于大汉社稷,谁反驳大鸿胪苏武的话,明显能够体现自己有私心。
然而谁又真没点私心呢?谁不希望政策施行,自己下一代能有一个好的起点?
场面一时间尴尬住了。
甚至连苏武同一派别的盟友太仆常惠都没有说话。
这时候御史大夫赵过权衡了一番也站出来道:“陛下,大鸿胪之言甚是,还请陛下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