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羁縻,那么又无法统计具体户数了。
所以王巨估计了大约在五十几万户。
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得出具体的户数,才能估计未来的差役数量,才能计算出大约的募役钱,然后才便于摊派。
黄骅说道:“少保,还是不能太过乐观啊,以五十万户计算吧。”
“就打算在五十万户到五十五户左右吧,我打算还是按照我朝的标准,分成五个户等。”
黄骅点点头。
不要以为均分了耕地,就是一样的户等了。
即便王巨下狠手,实际能做到均分田地的,估计也不过四成多点,当然,这都是文明比较发达人口也比较稠密的地区,虽然面积可能是大理的四成多点,但人口则能接近七成。但只要大多数能计入户册,某种意义上,能称为真正治理了。就象环庆二州,放在户册上的户数又达到了几成?
因此余下户数即便统计出来,因为羁縻,各种税赋仍是一个老大难题。
即便均分了耕地,还有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他们仍是五等户。不过最多的则是四等户了。甚至一些少数发达地区,能产生一部分三等户。
另外就是一些积善行德的大户,王巨放了过去,还有一些能管辖的羁縻蛮首,以及保留的商贾,这些人则会产生部分一二等户。
这个也要划分清楚的,否则以后税赋还会是一个大麻烦。
王巨又说道:“我打算四等户每户征四百文钱免役钱,三等户是一贯,二等户是五贯,一等户是十贯。”
其实这一均分土地,如果王巨再推动着耕作技术的发展,未来这些地区将会是一个天堂所在。因为宋朝兼并已经很严重了,就象刚刚统计过后的两浙路,主户约一百四十万户,五等以下户约百万户。苏州五县自五等到一等不下十五万户,自三等以上到一等不下五千户。这说明现在两浙路的人口超稠密,仅是主户,宋朝还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客户,也就是一个两浙路就达到了两百万户!
其次证明了兼并的严重,两百万户百姓,自四等以上的户数仅有四十万,四等户为温饱户,三等户才算是小康,余下都是贫困户了。也就是贫困户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当然,如果不是这状况,朝廷也不可能同意王巨将那么多百姓迁徙到海外。
然而经过王巨的“土改”,大理未来可能一二等户数量下降,但四等以上户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何谓四等户,按照宋朝的划分则是拥有十三到三十一亩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亩一等地,这个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数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则是十五到三十八亩,三等地则是二十五亩到六十二亩。如果是标准的瘦田九等田则是六十六亩到一百六十六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