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挨户过续完毕,郑朗再次回来,赵通判道:“郑知州,你看了新圩。”
“嗯。”
“我是指除了那六圩之外的圩。”
“嗯。”
“郑知州,你有何打算?”
“我仔细的计算了一下劳力,若来得及,还能开三个中型圩,大约能拓地一千余顷。”
“钱啊。”
“嗯。”
“郑知州,劳力是够了,可钱不够,并且就是一千余顷,也安排不了七千户百姓。”
“嗯。”
赵通判被华丽丽的打败,道:“郑知州,能不能告诉我你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安排?”
“不能说,时机未到,不过你来了正好,我们一道办一件事。”将赵通判带到灾棚前。都是简易的灾棚,仅能遮一下寒风苦雨,一切为了节约成本,毕竟不是正式居住之所。
郑朗看着灾民,让衙役在里面挑了一些代表过来,对他们说道:“本官收了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也答应过朝廷给你们一个好日。”
这些灾民不吭声。
郑朗说道:“一个好日,包括你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还有未来的一条生活道路。各位自己算一下,得huā多少钱。”
至少得让灾民领情。
一把火烧得,让灾民对自己十分冷漠,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下面的工作不大好安排。
两百多个灾民算了一下,脸sè变得慎重。
郑朗又继续道:“本官只能指一条道路给你们,能不能幸福,还要你们双手创造。过后,我会分批让你们去景民两圩自己看一看,问一问哪里百姓是如何创造幸福的。”
不能听朝廷,甚至大宋他们鼓吹,你们一来,良田有了,衣服有了,住的有了,吃的有了,好象这里到处是金山银山。
继续说:“你们在户册上全部登记,自今天起,就正式是太平州百姓。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你们自愿去做工,或者做佃农,那与本官无关,若不想就配合我。你们回去说一说,愿意出去做工或者做佃农的,请走出来,不愿意的,从今天起,必须听我的安排。”
让他们回去,一一传达下去。
过半天又走出来十几个人,问道:“请问郑知州,未来如何安排我们?”
又有人问道:“我们能不能分到圩田?”
“无从奉告,你们离开还来得及,若一个时辰后再不离开,本官就当你们默认。以后不听安排,这里有朝廷翰林学士兼给陛下写诏书的知制诰,有给陛下说书讲经义的崇文殿说书,还有台臣知谏,宫中的内shì,本官只能放任你们自生自灭。”
“知州是说听你的话,就有好日?”
“我只给你们指一条路,好日是你们双手创造出来的,难道我刚说得不清楚?”
蔡襄低声说道:“郑知州,会吓着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