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钢研究院来说,做磁场控制的实验测试前,首先还是要关注正在进行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根据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对于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程和细节,进行小幅度的修改,并利用模拟和实操同步进行的手段,达到对于修正后结果的预估评测。
最终预估评测的结论,比之前还是有提升的。
丁宗权说了一大堆的数据,最后总结道,“根据这个结果,如果进入到生产线后次品率会降低0.81.76之间。”
其他人也讨论起来。
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方法,让以双辊铸轧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再度下降。
这肯定是提升,只不过是在预料之中。
武钢研究院和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合作的项目,在次品率一项上目标是减少一半以上。
一次实验数据之减少不到2,进展上可以说是非常的从合作项目开始以后,在次品率这一项上,比最开始大概减少了8。
数据还算是可观,但耗费的经费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相差还有些远。
这种情况也在正常范围内。
在材料研究领域上,某个研发项目达不到预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技术改善的研发方面,投资个几千万都打水漂,没有任何成果都很正常。
看次品率一项的数据就能知道,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确实有认真在做项目。
以双辊铸轧技术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出现钢裂纹,钢裂纹导致的次品,占到所有次品中90以上。
只要解决了钢裂纹的问题,其他都可以说是小问题了。
当天的实验总结会议结束以后,王基铭就宣布要进行双辊铸轧技术磁场稳定性对于钢裂纹的影响的研究。
这个研究并不是探索性的内容,就只是进行实验进行测试。
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项目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就更让王基铭想要试试,能找到出现钢裂纹的根本原因,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点点的做研发,即便是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到最后也不知问题是出在哪里。
虽然测试研究会消耗很多的经费,但如果能找到根本原因,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这个实验测试并不是进行一、两次,而是要在各种磁场环境下制造出产品,在研究产品中钢裂纹出现的几率。
如果后续还要进行测试,甚至要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试试。
实验测试也不是直接就能进行。
武钢的双辊铸轧技术生产线上的磁场控制设备,都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是整体式磁极电磁侧封装置。
这种装置最初就知道存在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电磁感应强度过大,而磁极底部发热严重,同一熔池深度磁场分布不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