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引《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州郡县沙门曹即是州郡县的僧官机构他们大概依次隶属上一级的僧官机构当然最高的就是中央的昭玄寺。
州郡沙门曹都设有都统和维那。灵太后熙平二年令即说到“州统、维那;又释灵询于魏末为并州僧统。”上引《魏书――食货志》也说到州统、州都、畿郡都统、郡维那等。是州郡均设有沙门统和都维那而县只设维那上引《魏书――食货志》县级就仅列了维那。
寺院则由上座、寺主、维那管理。
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有司上奏中就说: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又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o9年)沙门统惠深上言中说: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内禁。是上座、寺主、维那为主管寺院的僧官。他们也服从上级僧官的旨令。
北朝僧官从中央至州郡(镇)、县以及寺院都有设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管理系统。
―――――――――――――――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佛学有关知识:
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说所以当时还不成为宗派而是称为学派。
地论学派: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
《十地论经》这部十二卷的经书在北魏永平初年由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合作译成。两人观点相违因而从学者形成南道、北道两系。南道系传自勒那摩提创始者为慧光;北道系传自菩提流支创始者为道宠。北道系人才不如南道系多后融入摄论学派。
楞伽学派:
即后来的禅宗。以研习《楞伽经》而得名。传说菩提达摩将四卷《楞伽经》传授于慧可慧可结合自己心得对这本书进行了阐述。此后他的弟子僧璨携带此经苦行只走乡间不进城邑传承者道信后又传弘忍。这个学派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印证着重口说不重文记。
=
达摩禅师并不是中国禅宗创始人也不是少林寺的创始祖:
较佛陀禅师晚至魏都的是菩提达摩禅师。关于菩提达摩的记载最早的出于《洛阳伽蓝记》与《续高僧传》。《高僧传》及《魏书――释老志》皆无记载。可能菩提达摩在北朝未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故声名不显。但后世却把菩提达摩奉为禅宗创始人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据《续高僧传》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婆罗门种为僧后特善禅学。于刘宋时(公元42o到479年)乘船来到中国南方最后到了北魏以禅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语诰卷流于世。自言一百五十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达摩以《楞伽经》为禅要他授与得意弟子慧可的秘要即四卷《伽楞经》。达摩又提出“二入四行”的修行方法。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教理的思考要求“舍伪归真”与“凝住壁观”行入指按佛教的教义实践凡有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也就是教人去掉一切爱憎。
菩提达摩未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但在民间影响还是很大的。道宣说:有菩提达磨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最能传达摩禅法的是慧可与道育二人跟达摩四、五年达摩感其精诚诲以真法。所谓真法亦即上述之二入四行法。尤其是慧可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则慧可更能真传达摩之禅学。
慧可后在东魏天平初(公元534年)到了邺都弘传禅法但当时有些学者对慧可所传学说不理解便生争执。如道恒是当时着名的禅师徒众上千竟称慧可之说为魔语并密遣弟子与慧可论辩。但此弟子听慧可讲说后却泰然心服。道恒更因此怀恨慧可甚至贿赂官吏妄图加害。慧可便离开邺城到晚年时也没有多少随从弟子。
周武帝灭佛时慧可曾与同学昙林竭力保护经像。后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境)传法与僧璨。后又回到邺城于隋开皇中去世。后世禅宗史即尊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
―――――――――――以上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