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二年,八月二十日。
滇池县,陈家乡。
暴雨初停,空气之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
陈鹤用力踩着自行车的脚踏板,沿着脚下这条直通陈家集的水泥主干道,小心翼翼的快速前行。
十天前,滇池县令回复了他的申请,陈家亭顺利升级为陈家乡。
原先亭里商铺、客栈集中的地方,被整改成了陈家乡的行政治所,那里从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陈家集。
陈家乡最初是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村落,因为距离滇池县只有几十里路,所以随着滇池县的发展,不断有外来人口的迁入,村落的范围也逐渐变大,以至于扩张到了山脚下。
刘曜当初要发展县城周边的经济,就不得不普及水泥路,陈家村是当年最早修建水泥路的一个村落之一。
村子不断变大,人口越来越多,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商业行为。
最开始是有农人销售自家的水果、家禽一类,后来有人开了杂货铺,接着餐馆、裁缝店、家畜肉铺子等等也慢慢出现。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陈家村修建了第二条水泥路,然后是第三条、第四条。
到目前,陈家乡已经有八条水泥路,通往滇池县城的主干道已扩建到了六米宽。
陈鹤脚下的水泥路,是前年刚修的,属于主干道下面的一条支路。
虽然只有两米五的宽度,但其却是陈家集的主干道。
幸好陈家集位于山脚下靠上的位置,陈鹤家在半山腰,骑自行车没花多少时间,便来到了刚揭牌不久的乡政府办公楼跟前。
望着眼前这座两层的办公楼,陈鹤心中非常的得意。
他早就看出陈家亭发展成为陈家乡乃是必然,故而当年在建造亭里公署的时候,他鼓动那些里长、保长们多掏点钱,建个两层的。
若非他当初的高瞻远瞩,提议在二楼建一间巨大的会议厅。
恐怕在他召集治下十八个里长、三十个保长代表开会,宣布陈家亭升格为陈家乡的重大喜讯时,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场所。
陈鹤把自行车推入楼梯走道下的拐角里面,接着拍了拍上衣下裳表面的灰尘,整了一下弁冠。
他走到车头前,打开前车篮的盖子,从篮子里取出一个三寸厚的牛皮色文件袋——刘曜早年发明的公文包,然后踩着木质楼梯大步登上了二楼。
他径直走到会议厅的门口,对守在门外向他行躬身礼的两名保安点了点头,接着推门而入。
“陈乡长!”
陈鹤刚一进门,原来坐着的众里长、保长代表,急忙站了起来。
甚至有人因为反应太快,而不小心摔了一下。
他们屁股下面坐着的乃是类似后世榻榻米一样的“榻椅”,并不是刘曜发明的长腿靠椅。
根本原因是为了符合礼制!
类似这等正式场合的官方会议,刘曜也从没有打破这种规矩,而是选择入乡随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