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董书恒回了个军礼。
他今天穿了一身笔挺的正装。
现在这种类似于后世中山装的正装非常的流行。
最早由淮海军的常服改成了了军政府的工作服,然后又传到了民间。
那种衣冠禽兽的满清官服早已经被淮海军抛弃。
现在留了断发,穿上短装之后,董书恒对自己的样貌更加的自信了。
加上上期了以来形成的上位者气质,让人油然产生亲近之感。
董书恒上了自己的汽船,这艘船是专属于董书恒的座船。
这艘船改装了新式的蒸汽机,可以在水中跑出极快得速度。
董书恒的这艘快速汽船没有什么攻击力,但是逃跑的速度绝对是一流。
船上的生活设施齐全,堪比游艇。这也是董书恒为什么选自坐自己的快速汽船。
上船之后,董书恒补了一觉,昨天晚上折腾的不轻。
醒来之后已经到中午。
船队已经沿着运河到达了淮安府。
董书恒来到甲板上透透气,魏玉祥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河道两岸的农田都种上冬小麦,一望无际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水师通行,商船避让,一路畅通无阻。
在运河上,水师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前进着。
董书恒这次出来的时间不长,所以中途董书恒并不准备下船。
只能在船上看看两岸的变化。
淮安府以农业为主,这里没有什么重工业。
董书恒看到的大多是农田。
很多河边的农田都是修整河堤之后新开辟出来的。
修整河堤时挖出的河泥就是这些新田的上层。
所以这些田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非常好,行垄之间露出的土壤都是黑黝黝的,跟其他地方的黄土截然不同。
大片的农田的中间,每隔一段路程就能够看到一个村落。
这两年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淮海军减少农税,废除丁税以及徭役。
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分地的政策大大增加了农村自耕农的数量。这些人才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当然淮海军的农场也变相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农场的种植理念可以带动周围农民农业技术革新。
要知道,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能力进行农业研发,地主倒是有能力,但是不会去做。
另外,普通的农民一般也不会尝试新作物的种植。所以像玉米、甘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传到中国几百年了,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
但是农场却能够整合资源去做农业研发,去尝试新作物的种植。
到了后世,中国的农村再次尝试推广农场化种植,就是因为这种种植模式确实比分散的小农模式要更加高效。
等到以后工业化布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董书恒还是准备推广农场化种植模式。
以后哪怕灭了满清,淮海军的农场还是要继续发展下去。而且董书恒还会支持更多的个人建立农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