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丁先生求仁得仁,15年,他忍辱负重,在东瀛打工挣钱,忍受亲人分离的痛苦,送女儿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书,并给妻子在上海买了套房子,然后,他回家了。
1、最朴实的中日比较
丁先生生逢乱世,命运多舛,16岁下放,失去了读书机会,中年去日本寻找机会,在日本过了15年“黑户”生活。他为什么不回来呢?因为他想实现梦想,经过计算,丁先生认为日本才有他成功的机会。
生活如此之难,改变命运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难能可贵的是丁先生选择之后没有一丝抱怨,前半段我想是不是在制作过程中略去了这部分?看后来他回国前重走故地,感谢生活15年的土地时,真是五味杂陈。丁先生是“黑户”,他不纳税,当然也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只能干体力活,居然靠辛苦钱还清巨额债务、送女儿出国,还在上海买了房子。在祖国,此处省略3000字。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吧:如果丁先生在上海,做他在东京的工作,2004年以前,他只能在工厂上班,下班后,他在工厂、餐厅兼职,一个月收入最多在7000-10000之间,这是2000年左右的情形。在上世纪90年代,蓝领工人的收入应该更低一些,他在上海几乎不可能还清债务,甚至筹够女儿出国的费用,女儿出国后,他又在日本做了7年工,在房价疯涨前换了房子。现在蓝领工人的工资涨了一些,问题是一个月入9000的木匠,在上海买套50平米的房子,要存几年钱?
丁先生没有高学历、没有技术、没有背景,他只有吃苦耐劳的韧劲,于是他在崇尚坚韧的日本活下去了,这15年,他没有被东京的户籍警骚扰,没有被黑心老板黑了工钱,他的同事也没有去警局告发他,他的房东一直租房给他,这在帝都和魔都是不能想象的。同样是寻找梦想,想改变命运,日本环境更好。
2000年后,穷人想通过努力劳动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变得越来越难,在魔都或帝都打工的蓝领工人,省吃俭用存下的钱根本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城乡二元结构的恶果必须由乡村咽下,本来就需要补贴的农村如何吞得下?人力资源太过廉价,其他行业工资不断涨,纯体力劳动却很难涨上去,真是难题。雷蒙阿隆分析社会阶层流动时总结过,社会各阶层流动顺畅,则社会越稳定,流动顺畅的前提是各阶层的差别不大,比如经济方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者收入差异过大,彼此流动就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提供足够的选择与宽容,城市里生活不下去,可以在村里买块地,躬耕于南阳。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政策,城市人在农村买不到土地,农村人来到城市受到种种不平等对待。就算诸葛亮再世,除了出国留学一途,还有其他机会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