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便对朱标说道:“你看,你认为的这些闲书,是不是受大众欢迎?”
“那可不!”朱标听了,理所当然地点点头说道,“费脑子的书,有几个人爱看?”
张一凡一听,便再问他道:“那这么受欢迎的书中,如果说得都是忠臣良将的故事,那是不是百姓都会认可忠臣良将,并且以此作为榜样,有意无意地学习他们?”
朱标原本的脸上,是带着玩笑的笑容,可听到这话,顿时意识到了什么,随即表情严肃了起来,点点头说道:“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好像这些闲书也未必就一定是没用的!”
张一凡引着朱标去了管理员休息的后院,偏僻之地,坐了继续聊天。
就听他对朱标说道:“事实上,这种其实可以算是舆论的掌控。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文人更容易掌握舆论。到时候,他们向百姓说什么,那百姓听到的就是什么。”
说着话的时候,看到朱标在认真听着,张一凡就进一步解释道:“就拿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来说吧,他当初推出的青苗法,其实和我这个钱庄有类似的功能,本意是好的。可是底下官员却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就曲解了青苗法,他们告诉老百姓,这個青苗法是他们所讲得那个青苗法,并不是王安石原本的那用意,如此以来,青苗法的执行,就歪曲了。这就是比较典型的舆论掌控的重要性!”
朱标是万万没有想到,只是从闲书中竟然就引发出了这么大的话题,甚至都可能关系到国家安危这样的高度。
并且,他也承认,王安石这个例子,确实能佐证张一凡的观点。
于是,朱标立刻严肃了起来,仔细想了下之后问道:“那你在这方面,是有什么想法么?”
张一凡虽然肚子里早就有货,但是,还是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我在想,这个舆论的控制,就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掌握在父皇的手中。要不然,以后底下官员曲解朝廷用意,曲解父皇的用意,而百姓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就是他们欺下瞒上的最好土壤了!”
朱标听了,严肃地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而老百姓获取消息的渠道,从目前来说,因为他们不识字,所以只能听识字的怎么说。识字的说对说错,关系就很大了。如果他们都识字了,那么识字的人就没法歪曲朝廷真实用意。等到所有人都识字的话,就如同这些闲书一样,舆论控制的地方就会转移。有可能是受欢迎的书,戏曲、评书等等。其实,还有宗教也是,当初黄河石人一只眼的那种,同样是一种……”
朱标真得没想到,这舆论控制,竟然是这么复杂,以前不注意的细节,都有可能是舆论控制的一种。
要是朱元璋在的话,估计会比朱标更深刻地认识到舆论控制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