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些事情,自己这个大侄子又是如何知道的?难不成大哥在英吉利还有一个私生子,甚至在荷兰,在葡萄牙都有......郑鸿逵恍惚间有些后悔当初下南洋的时候,自己没有也生几个了。否则,这些消息,他一定不用到现在才知道。
在郑鸿逵看来,能养得起几万水师,几千门炮,英吉利和荷兰本土,一定人丁兴旺,富得流油,这样的地方,郑家怎么能不去抢生意,赚他个盆满钵满呢?
不过,除去这些美好的畅想之外,郑鸿逵的脑中其实一团乱麻,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有结果,这超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索性选择了无条件相信郑成功的话,把那些不明白的事情,都当作事实,然后就发现思路一下就通顺了。
与此同时,郑成功还和他透露了郑泰将在潮州和漳州二府的工坊建设计划,以及利用明郑在丝绸,瓷器等商品上的生产优势和流通控制权,实现郑家对东方贸易和白银流向的绝对控制力,在江南,台湾,暹罗,安南等地和东南,日本,马尼拉等地之间,形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原材料产地和手工业生产基地,以及手工业生产基地和商品倾销地之间的简单分工。
换言之,郑成功将利用“明郑”这一政治实体和“郑家”这一商业实体,通过工坊的生产优势和白银这一交易纽带,控制粮食,烟草,香料,染料等大宗商品的流向,进而对清廷,荷兰人,西班牙人同时发动一场不对称的贸易战。
在这个东方的“国际贸易”中,江南,明郑和日朝将会形成了“半三角贸易”;台湾-中南半岛,明郑和台湾-马尼拉-巴达维亚将会形成“不对等贸易”。
在这个国际贸易的北面,江南将会为明郑提供烟叶,棉花,生丝,钢铁等原材料和砂糖,丝绸,瓷器等制成品,输入大量白银。
但是,随着明郑在战场上不断胜利,清廷为了弥补不断暴涨的军费,开始大力清查欠税,搜刮地方,这些白银又将会作为储蓄,相当一部分将流回“山海钱庄”,甚至是作为政治投机,变成“救国债”,化作射向满清的子弹。
而以潮惠漳泉为核心的明郑手工业生产基地,将会不断输入原材料,生产出大量手工业品,和转运的商品一起,倾销到日本,换取白银,铜铁,硫磺以及日本生产的部分裱物。
在南面的国际贸易中,暹罗,安南,台湾等地将会为明郑提供粮食,糖料,染料,香料等原材料,明郑对这些地方,以及马尼拉输出手工艺品,获得巨额贸易顺差。马尼拉的白银将会源源不断流入明郑。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明郑开始以海禁等理由对原材料压价,甚至是故意利用战争,全面引爆贸易战,将责任推卸到敌人的身上,这些贸易上的附属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