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81|H:300|A:L|U: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14/25/1604070634393507520743422238073.jpg]]]看了许多鼎,最后选择它的款式做九州之鼎。主要是大气敦厚。
介绍一下这个国宝之鼎。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
出土地殷墟博物苑
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当年村民锯下一只鼎耳,由于历史原因无法找到,现在看到的是后来补筑上去的,成为了一大遗憾。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1]?
编辑本段名称应读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原是“后母戊鼎”
2011年3月6日中午12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了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却在网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原来,这条新闻中,主持人和记者将大众熟知的“司母戊鼎”播成了“后母戊鼎”。央视记者和主持人,是否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3点23分,央视主播张泉灵发表**说,看到新闻她也以为错了,查过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经此释疑,不少网友回应,原来不是新闻错了,而是教科书弄错了。记者6日晚搜索“国家博物馆网站”了解到:“后母戊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司母戊鼎”。“国家博物馆网站”**回应说:“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