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末,契丹主耶律德光终于下令撤军返回了临潢府。此番契丹大军收获巨大,掳掠回来的钱粮、牲畜、人口远比以往要多,光是人口就有将近三十万之巨!
如此巨大的胜利,让耶律德光的威信直追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各部落也纷纷臣服于耶律德光,其中不乏原本依附于太后述律平的不足。
于是耶律德光趁此机会,开始施行自己早就想进行的改革,下令改年号为会同,国号由契丹改为大辽,并且开始对契丹人原有的军政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耶律德光将契丹原有的公卿庶官的设置全部进行了修改,都仿效中原王朝进行设置,并且参用中原人,任用赵延寿为枢密使。
原本契丹人刚刚立国的时候,也就是在耶律阿保机即帝位的初期,契丹人可谓是"官制朴实",契丹的中央官僚机构是:在皇帝之下,大体上分为朝官、宫卫与腹心部、族帐这三部分而已。
而当时契丹的地方机构有部落以及州、县、城的基层组织。
如今耶律德光则是将这套简单到极致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大改,如今的大大辽廷构架,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面官系,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面官系,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
这就是后世俗称的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设有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政,类似唐朝的兵部。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所把持。此外还有北、南大王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夷离毕院等机构设置。
在耶律德光设计的这套治国理念中,辽帝是国家军政的最高决策者,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北枢密院既是北面官系统的宰辅机构,又是全国最高军政机构。它禀承皇帝的旨意,处理军机,统御全国的军事力量。
南枢密院虽然是南面官系统的宰辅机构,但是却不处理汉地的军务,不领汉军。北枢密院之下,北、南宰相府具体负责部族的军民事务,诸行宫都部署司掌管各宫卫的军民事务。
殿前都检点司具体负责宿卫行宫。五京留守司指挥使司统率本地区的汉军。汉地各州的节度使,包括部分刺史,兼掌军民政,统领管内的节镇兵、乡兵,有的还兼领禁军。节度使司下设马、步军指挥使司,专掌节镇兵。
同时除契丹腹里地区外,耶律德光还将全国划分成几大边防军区,分置军政机构,统驭本军区所有的蕃汉驻军。
设在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边防军政机构称招讨司或统军司(契丹语称详稳司)。西南路招讨司负责辽夏及本路的辽宋边防,镇遏党项、吐谷浑、突厥等属部。西北路招讨司,负责镇遏漠北阻卜(鞑靼)系统各部,故其长官又称阻卜都详稳。乌古敌烈统军司,掌管胪朐河流域乌古、敌烈等属部分布区的防务。东北统军司,负责对女真、五国、达鲁虢等东北部族的防务。东京统军司,镇遏渤海、熟女真等族,负责对东部高丽的边防。招讨司、统军司统领军区内驻军及部族,主持边务,稳定边疆,并掌管境内屯田和群牧,其下分置若干兵马司(详稳司),分镇边疆要地。如东北统军司下辖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北女真兵马司(别称咸州兵马详稳司)等军政机构,南女真兵马司(别称汤河详稳司)则是东京统军司的下属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