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些列的官职改革下来,让耶律德光彻底牢牢把持住了大辽的军政大权,太后述律平手中的权力急剧减少,耶律李胡更是如此,这也让述律平、耶律李胡心中怒火中烧,与耶律德光之间的矛盾更是尖锐起来。
面对如此局势,耶律德光趁热打铁,又开始整顿大辽的军制。
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大辽负责南面辽晋边防的最高军政机构是南京兵马总管府,一般由南京留守兼任兵马总管(都元帅)。下设南京统军司、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两个统兵机构,前者领契丹、奚、渤海各族兵马,后者领汉军。在东起涿、易,西跨应、朔等州的辽、晋沿边地区,大辽置西南面安抚司,专司边务,处理双边交涉。
大辽的军事指挥权牢固地掌握在契丹贵族手中,各级军政机构、蕃汉军队的中高级将校主要由契丹人担任。少数受到契丹贵族集团赏识的奚、渤海、汉族人,才能领兵为将。虽然汉族官僚在大辽政权中的作用日渐重要,但除韩德让等个别"胡化"汉人外,汉人长期无权参与军政。
如今大辽的军队,按其征集和编组系统,大体可分为朝廷宿卫军、部族军、五京州县汉军、渤海军及属**四种类型。按其军事职能,包括朝廷行宫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
大辽如今虽然建有五京,但是耶律德光及朝廷官属并不是长期定居京城,仍然四时逐水草迁徙。皇帝的行在所--捺钵,皇帝起居的毡帐—斡鲁朵作为大辽的政治中心和中枢决策地,必须布置重兵宿卫,因而"未有城郭、沟池、宫室之固",反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
所以,大辽的朝廷宿卫军有别于中原皇朝式的宫城宿卫,而是"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为营卫",且"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大辽的宿卫军以左、右皮室军为主,此外还包括护卫、祗候郎君等御帐官。
经过耶律德光的改革,此时大辽的基本兵役制度是壮者皆兵的征兵制。大辽律法规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这适用于辽境内的各族民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