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汪汝迁就到县衙。
早上很冷,气氛很热。
大家将他包围,都在问昨天州衙的情况。
知县过来轰人,该干活了!
汪汝迁就感激,有这么多活儿。虽然堵不上他们的嘴,但能堵自己的嘴。
鉴于他一个人当三个使,别人也没使劲欺负。
有个贼的,问汪汝迁:“听说你在州衙什么都没做?大家昨天教你那么多呢?”
汪汝迁就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我还想留着有用之躯,回来向大家讨教。”
大家想想,还是饶了他吧。
虽然州衙重要,但在县衙就是这儿更重要。
要是州衙把人折腾惨了,回县衙真心没精力再干。
逮着汪汝迁在的半天,大家都是火火火!等下午汪汝迁不在,他们就可以半歇着。
一个小吏过来笑道:“你家小娘子也太厉害了,这就在玳瑁巷买宅子。”
老吏让汪汝迁干活,他在一边喝茶、闲说:“应该的。要是忙的晚了,跑过来很不安全。那玳瑁巷,以前都是戴家的,真是辉煌。”
年轻人不太懂。
老吏感慨:“以前叫戴家海州,海州好多根基都是戴家的。”
小吏办好房契,羡慕:“这宅子挺不错的呢。”
另一个说他:“你好好干,没准小娘子就赏你了。”
小吏摇头:“我长得没景伯好。”
汪汝迁忙着,忙了一上午就赶紧回家。
有些人看出来了,汪汝迁和他们不一样的。
他们可能一辈子就在县衙,汪汝迁会走得很远。
或许,县尊都没他走得顺,毕竟他有人。
林下府。
又忙着运东西。
谭娘子给准备的年货,还有囤的五百石粮。
野蔓在后边看着,好好的稻谷入仓。
后仓有了一半,大家都很高兴,这代表有的吃。
接下来是大批采购木柴。
野蔓看着,有用煤的,但是少。这个以后再说。
李崇明订了五千担柴,比谷子还多。
毕竟,有六十多个人。如果说六口之家,一天吃五斤米,那能要一担柴。
六十个人一天就要十担,再煮点好吃的,烧水洗澡,那还有温室。
野蔓让柴都囤到蓬庐。
蓬庐前边的左右厢房,加起来大约九十平方米;正房左右、算起来大概也是九十平方米。把它们堆满就差不多了。
五千两银子买的宅子成了柴房,总比前边十万两银子买的宅子做柴房强?
野蔓在院子中间,再布一个辟火阵。
这地方不大,需要的灵石很少,但是很有必要。
起火容易烧一大片,有几个阻断点,不只是为自己。
林下府大概算中间位置。而且,火刚起的时候,一杯水能浇灭,等火大了才麻烦。
辟火阵,就是辟了小火,防止大火。
万一周围有大火扑过来,这个阻挡一次就报废,那下次再布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