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美国正式提出了海军总规模标准。
预计到二零四零年底,美国海军大型舰艇的总排水量将达到四百八十万吨。作为正式的谈判文件,美国国防部还给出了每年的舰队规模数据,并且以此作为其他缔约国发展海军规模的参考数据。
问题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非常明显。
钱德勒只答应把中国的标准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而牧浩洋提出的最低标准为百分之四十八。因为只有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中国海军才有能力打造六支航母战斗群,也才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投入足够的海军舰队。
至于俄罗斯,不但没有接受百分之四十,连百分之四十八也不认同,而是坚持要求获得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六月七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公开表示,如果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俄罗斯将不得不退出由美国主导、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裁军谈判,并且不会签署之前已经达成协议的所有裁军协议。
随后,中国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俄罗斯退出,裁军谈判将失去意义。
显然,中国与俄罗斯在唱双簧。
美国可以在谈判桌上压制某个国家,却不可能让两个联合起来的大国俯首帖耳。
当天晚上,美国副总统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
只是,在此之前大约四个小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文廷贵已经到了莫斯科,并且受到了普金的热烈欢迎。
裁军谈判成了政治与外交斗争。
主角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与中国。
六月九日,钱德勒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答应中国获得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俄罗斯享有同等比例。
这一天,文廷贵在莫斯科与普金签署了一份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显然,俄罗斯没有退出谈判,而是接受了由美国提出的裁军方案,但是要求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造舰权。
六月十日,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得到五个核大国承认。
随后,其他海军强国加入缔约谈判。
六月十七日,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德国与巴西正式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因为总共有十个缔约国,所以又被称为“十国海军条约”。
按照这份为期二十年的条约,在二零四零年之前,美国最多拥有四百八十万吨的主力舰艇,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俄罗斯除此之外,还能在部署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份额,英国与法国为百分之三十五,日本等五个缔约国的份额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
当然,这只是总体指标。
条约中,还对各国每年建造战舰的数量、以及核查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对计算战舰排水量的方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只不过,这并非一份严厉的军备条约。
比如,没有对各国所造战舰的性质做出任何规定。只要在额定吨位内,各国可以自行确定造舰计划。
即便如此,这份条约仍然是华盛顿裁军谈判的最大成果。
后来,有人将这份条约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基石,并且认为正是这份条约打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
不管怎么看,“十国海军条约”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裁军成果。
如果没有这份条约,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之后,持续升温的军备竞赛,必然导致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
战争无法避免,区别是谁的准备最为充分。
更多到,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