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衣局是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二,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坐落在德胜门以西的双柳街,是二十四监中唯一不在皇城中的宦官机构,掌印太监、佥书、监工等职皆由内务府的宫人充任。
浣衣局所在的双柳街虽然距离皇宫很近,可实际上却是京城有名的破落所在,街头巷尾,居住的多是些破家之户。同样因为离皇宫实在太近,使得三教九流之辈不敢在附近逗留,平日一些犯官家属也会选择这里租住几间屋子,烹煮饭菜送到刑部大牢或是锦衣卫的监牢中,照看自家犯事的亲人。
正所谓靠山吃山,想那皇宫里住着十几万人,每日换洗的衣物床单等换洗之物何止千万?或是缝缝补补的桌围,被套每天也要堆积如山,即使有专门的衙门负责,又岂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就凭浣衣局五百多名宫女公公如何能浆洗的完?自是得依靠附近百姓帮衬,于是渐渐形成了个依附浣衣局生存的庞大群体。
而这个庞大群体中大都是些孤儿寡母,弃妇寡妇或是娼门从良的年迈风尘之女,基本都是类此此种凄惨际遇的弱势群体,还有些因丈夫被问罪而流落此处,苦苦等候和丈夫团聚的妇人,乃是京城著名的女人街,她们大多以靠缝补浆洗衣物为生,还有些心灵手巧的妇人则开设成衣铺,以缝制成衣或是官衣为生,时日一久,双柳街的名气大增,成了京城有名的裁缝聚集之处了。
这时代妇女不能抛头露面的找营生,扎堆聚在一处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了,靠着清洗或是缝补衣物而换来微薄的度日之资,也算能勉强活下去,或是干脆经营些别的新奇小物件,或是靠出租屋子而发财的也大有其人,成天打交道的不是公公就是附近豪门世家的管事妇人,一般男人很少过来此处,因此这里仿佛属于另外一个世界,被京城百姓戏称为寡妇街。
即使有如此多的妇人帮着浆洗衣物,可浣衣局内的可怜宫女们,依然得不到一丝善待,年老的属于被抛弃的等死之人,年轻的更是得罪人的犯事之身,常年苦役致死就是她们的悲惨宿命了。
明代的宫女可以算得上历朝历代最苦命的宫女了,就连清朝的宫女都能在年满三十岁后放其归家,而明朝的宫女们如无特殊情况,大都只能老死在宫中了,这其实也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悲剧。
明朝建国初期,太祖朱元璋就着手建立女官制度,设立了六尚局。设立女官制度的目的是服务后宫、传习礼教,包含后宫的方方面面的事务。女官制度设立后,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员选取。朝廷派人前往苏杭两处州府,挑选知书达理并且愿意入宫的女子。
随着宫廷事务的增多,女官逐渐不能适应宫中需要,为此明廷对女官制度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订,使之不断完善。经过洪武年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至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明代女官制度臻于完备,形成一套机构庞大、职责全面、体制明确、组织缜密、分工细致、功能齐全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